說到山西晉城的大陽古鎮,歷史確實是很久遠了,兩千六百多年綿延不斷。如今這里已經位居三晉大地古城鎮之首,被譽為“三晉一鎮”。相信很多朋友都是慕名前來觀賞,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里的景點吧!
1、明清五里老街
穿過古鎮的城樓,古樸幽邃的五里老街映入眼簾,巍巍高墻,幽幽古巷,明清風韻撲面而至。這條古老得幾乎讓人說不清起源的老街,是支撐大陽古鎮精神與靈魂歷史歷久不衰的支柱與脊梁。青石板鋪就的古街猶如一條蜿蜒的游龍,貫穿東西大陽,沿街各種店鋪云集,與周邊的民居、寺廟、樓閣完美地融為一體。
2、天柱塔
天柱塔位于大陽古鎮東南角,明萬歷丙子四年(1576年)始建,工期長達27年。天柱塔高108尺,底面630平方尺,整體建筑呈八菱錐體,九層八面,層層出檐,各有特色。全塔每層檐角下懸有銅鈴,共72枚。塔峰葫蘆壓頂,葫蘆嘴上冠以鐵鑄高九尺重千斤的帽頂。塔下開西門,壁厚七尺有余,壁間有磚砌旋梯通往上層,每層都建有塔窗。
3、媧皇廟
媧皇廟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鳳臺縣志》有“大陽有媧皇煉石補天處”記載。廟坐北朝南,一進兩院,南為上院,北為下院。上院建媧皇宮、側殿、廊房,原媧皇宮有女媧補天壁畫。下院有廊房、山門,計三十余間,內塑女媧圣母、火星爺、老君爺、馬王、蟲王、藥王、送子觀音等神像。每年正月初七日人日節,舉行廟會祭祀。
4、湯帝廟
走進 湯帝廟,成湯殿檐上一根粗長、自然彎曲的荊木大梁格外顯眼,除前檐有斗拱外,室內無一朵斗拱,后墻的位置換成了大額枋,同時以額枋為支點托舉起乳栿,這樣既減少柱子,又增加了房間進深,有效實現“小材大用”。整個建筑造型古樸、崇尚實用,充滿灑脫、粗獷美展現了元代古建“減柱移柱”雄風。成湯殿是典型的“明三暗七”建筑,前檐面闊三間,用柱四根,但卻是八根梁架結構,按照中國傳統建筑特征應該為8根柱子,因此節省4根柱子。同時,殿內中間兩根柱子的距離要比前檐中間兩根柱子的距離內收1.31米,不在一條線上,使大殿顯得非常簡潔、大氣。
5、官第商宅
大陽古鎮在明清時期建造了規模宏大的宅院建筑群,這些大院布局嚴謹,規模宏大,裝飾講究,可謂壯觀。而大陽卻呈現出了與其他地方不同的一番景象,官第、商宅、亦官亦商的宅院,星羅棋布,團團錦簇,共同形成了明清民居庭院的大合唱。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令人驚奇,給人以震撼。大陽的民居建筑,布局錯落有致,建筑裝飾十分普遍,豐富的磚雕木雕石雕和鐵器彩繪等建筑藝術形式達到裝飾性效果與功能作用,其中的文化意蘊彰顯出古風韻。
6、龍樹
話說“世上不少百歲人,山中難覓千年樹。”澤州縣大陽鎮西街村的吳神廟中就有一株古油松,因樹齡長,樹身猶如一條矯健的行龍,當地人都稱之為“千年龍樹”。據市林業專家介紹,此樹樹齡實際已有800年以上。更讓人稱奇的是,這棵油松枯萎后竟然可以自愈并發出新芽。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